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拿破仑传

  在莱皮埃之前,阿贝尔·冈斯在他导演的影片《拿破仑传》中,也受到"轻便式"摄影机技术的诱惑。正象莱皮埃过去在影片《黄金国》里所表现的从"画家的视点"看一幅模糊的画那样,冈斯为了要获得"正在奔驰中的马的视点",把摄影机放在一匹没有人骑的马背上来拍摄;他还把摄影机绑在一个高音歌手的胸前,以便把歌手所看到的国民会议议员们倾听马赛曲的情景纪录下来。此外,在表现13岁的拿破仑在打雪仗的游戏中的军事天才时,冈斯为了要获得"雪球的视点",据说曾经命令将"轻便式"摄影机抛过摄影场上空来拍摄。公司老板们对于这种拍摄办法颇为担心,曾在空中挂起一面网,以免摄影机掉在地上摔碎。但阿贝尔·冈斯却提出了抗议,他说:"诸位先生,雪球本身就是要被摔碎的。……"结果摄影机果然摔碎了。……经常被引用的这段趣闻,很难令人相信是事实。但冈斯在拍摄围攻土伦的场面时,的确曾用过这样的方法:他把小型摄影机装在足球里,让它象一颗炮弹似的抛射出去。在拍科西嘉岛的景象时,他曾经将海底摄影用的摄影机从断崖上投进海里去。
  摄制《拿破仑传》所需的费用非常庞大。1500万法郎的资金是从法国、德国和美国筹措来的。摄影工作足足进行了四年。拍好的胶片长达1.5万米,因放映时间的限制,结果被压缩到0.5万米。但这部影片只拍到拿破仑出征意大利为止。换句话说,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一部未完成的巨大作品的序幕而已。故事的结尾部分--"圣赫勒拿岛"--
  以后由鲁普·皮克根据阿贝尔·冈斯的剧本在柏林摄成。
  《拿破仑传》这部影片很零乱地堆集着一些预示性和象征性的镜头。例如,张着翅膀在天空飞翔和被关在笼里的兀鹰;小学生的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圣赫勒拿小岛"这样的字样;三色旗被当作船帜在暴风雨中飘扬,达米亚扮演路德①所雕刻的马赛女人等等。影片把革命的士兵描绘成为野蛮人或者傻子;而还是一个孩子或未成年的拿破仑却被表现为一个超人,一个神。这位导演被他的英雄所同化,曾对他的演员作了下面这样夸张的指示:"这部影片将把你们从历史的巨门带进艺术之宫。……因此,必须从你们身上体现出共和国第二年的革命士兵们的狂热和力量来。"
  ①法国拿破仑时代的雕刻家。--译者。
  这种夸张的说法也许使人觉得可笑,可是它说得极其诚恳,因此给人以极大的信心。即使最有名的演员们也愿意扮演最普通的角色,优秀的美工师和摄影师都赶来听从这位导演的召唤,他的所有助手都是一些老练的导演。在必要时,人们变革了技术,制造了一些从未见过的摄影机和镜头。为了将《拿破仑传》这部影片中某些部分扩大到象壁画那样大小来放映,他还在宽银幕电影出现之前的三十年,就用了一种三面银幕来打破白色长方形银幕的单调感。
  这些丰富的技巧增进了这部影片的价值。但这种巨大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很多收获。革新的方法事实上不能广泛应用,有时还因过分滥用,结果反而起了破坏的作用。影片《拿破仑传》有些象巴塞罗那的大教堂被一位疯疯癫癫的建筑师安上了一个现代式的拱门一样。冈斯企图建立的大教堂,由于他的奢望过大,尤其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历史观点,结果遭到失败。他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没有能够很好地加以消化,以致把拿破仑表现得象一个先知,使人感到这位英雄是在极其错综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按照自己的预见来办事似的。这部影片可以说是热情地实现了格里菲斯在1915年及法国印象派在1920年的梦想。它为电影表现开辟了新的至今未被人探索过的道路。
  冈斯在拍了《拿破仑传》以后,又拍了一部叫作《世界的末日》的影片。他并在这部影片里扮演主角。从当时拍下来的一张很滑稽的工作照片里可以看到这位扮演基督的导演,头上戴着荆棘冠,胁下带着血迹和创伤,眯着眼睛正在瞄准摄影机。这部计划庞大的影片曾经用了好几年工夫和很大的一笔资金来拍摄,但由于中途出现了有声电影,结果停拍。后来上映的这部影片是一部未完成的、许多地方被剪掉的影片。从此以后,冈斯又回到拍摄小型影片的老路,而且所摄的几乎全是商业性的影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